今日中午,笔者骑着摩托车出去办事,在大街上亲眼目睹了两种值得一提的社会现象。
由于是赶集之日,大塘街上车来人往的异常热闹,交通也出现了轻微的拥堵。当时,我们面前是一辆小型越野车,尽管其前方畅通无阻,但此人却始终以龟速前行。那一阵,马路上的行人和车子很多,想要超车根本就不可能。任凭后车按疼了喇叭,他依旧无动于衷。如此过了五六分钟后,部分车子终于超了过去,大伙回头一看,司机竟然拿着手机在悠闲地煲电话粥。当时,很多人差点犯了路怒症……

一路向东,在路过前进街与清江大道交叉路口时,又看到了让人着急的一幕。
当时,一辆调头车与一辆直行车发生了擦碰,目测双方的损失都比较小。令人遗憾的是,两位车主不是启用“快处”方式来尽快清除堵源,而是不紧不慢地理论起来,任由众多车主和乘客心急如焚也无动于衷。当时,后方车辆一直堵到了天桥之下。
其实,对于这种轻微的擦碰事故,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启动快处——车主双方共同拍下现场周围的实际场景及主要细节照片,并迅速将车开离现场以确保车辆畅通。而后再带上相关证据和证件去交警部门接受事故处理,同时去保险公司申请定损理赔。
如今,我们生活在大交通时代,车辆之间难免会有个磕磕碰碰。一方面,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,以此减少事故的发生率;另一方面,一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,当事车主应积极采取快速处理方式,切不可让无辜的车辆陪着你们堵车又堵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