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坝一农户家里珍藏着利川历史上第54任知县所赠的物品
文/图 唐旭
前不久,笔者在毛坝镇兰田村一农民家中发现一块牌匾,系清代利川县官所赠送。笔者在现场看到,这块牌匾长2.5米,宽0.8米,上书“曲奏南飞”四个大字。左右各有一行小字,排头为“大清光绪十五年孟春谷旦恭祝李府梁君老太安人八旬荣寿。”落款为“赐进士出身之利川县士段承霖”。很显然,这块牌匾是当时的利川县士段承霖赠送给李府的,祝贺李府的老太太八十大寿。
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,原来,段承霖是云南人,曾在清光绪年间考取进士,后奉诏到利川做知县,系利川县历史上第54任知县。
那么,李府是何许人,能让知县赠送牌匾?据李氏后人介绍,其祖上有一个叫李林士的人,曾考取科举,但一直在修补中,终身不曾做官,在兰田村归隐躬耕。因其特殊的身份,才与当年的知县有所交集。
“破四旧时,这块牌匾当成了楼板,后来,我意识到其贵重性,赶紧将其保护起来。曾经有人想出高价买走,被我拒绝了。”这位李家后人继续说道,这块牌匾,昭示着其祖上的荣光,一定要代代相传。
笔者在现场看到,除了这块牌匾外,他家中还有清代的椅子,雕刻精致,古味十足,极具观赏价值。
近年来,兰田村大力发展民宿旅游,每年有大量的外地游客来避暑,游客们都会来这位村民家中观看牌匾。因此,它为当地的旅游发展,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在利川毛坝、南坪、元堡、凉雾等乡镇的部分家庭里,至今还保存着多块集书法艺术和研究价值于一身的珍贵匾额。它们不仅无声地诉说着祖辈的荣光,还有助于我们研究当地的家族史和风俗史。
只不过,由于时间太长,有些已出现了虫蛀和腐朽现象。建议后人在实施保护措施时只针对其结构部分,最好不要在正面文字上大动文章。

在凉雾某村,一村民屋檐下挂着一块长方形木匾,上书“节寿咸尊”四个大字。落款日期为光绪一十七年九月,掐指一算,这块匾竟然有129年的漫长历史。
让人遗憾的是,此匾竟然被红色油漆和黑色墨汁给涂抹一新。此举不仅把原有的年代感祛除殆尽,还会让人怀疑起它的真实性。本来是一片好心,最后却办成了孬事。
三年前,笔者曾经在元堡某地见到一块贞节牌。虽然是极难雕刻的龙骨石,但碑面上的文字却遒劲有力,不失为石雕中的精品。半年后,笔者再次光临此地,竟然发现碑身被漆成红色。一刹那,竟有了如鲠在喉的感觉。

在这两个事例中,后人都是怀着一片好心在行事,结果却搞成了画蛇添足。建议大家都能尊重历史,保留本色,但愿不会再出现如此费力不讨好之事。